參與學者簡介│劉壯

◆ 劉 壯(重慶文理學院副教授)
劉壯,男,土家族,重慶秀山人,現任重慶文理學院重慶文化遺產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副院長,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華多民族文化遺產與文化凝聚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學文學人類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人類學與文化遺產研究。
 
主要學術職務:
  • 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委員
  • 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重慶研究中心秘書長
  • 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青年學術委員會委員
  •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
  •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
  •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
  •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智庫與對策研究所副所長
  • 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
  • 義大利佩魯賈大學人類學系特聘教授
主持專案:
  1.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秀山花燈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2011-2015。
  2. 市域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構建對策研究,市政府重大決策諮詢研究專案,2012-2014。
  3. 跨學科視野下文化遺產傳播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市教委教改重點專案,2013-2015。
  4. 渝中區母城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渝中區人大常委會,2011-2012。
  5. 巴南區天星寺鎮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巴南區文廣新局,2011-2013。
  6. 巴南區雙河口鎮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巴南區文廣新局,2011-2013。
  7. 永川區文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永川區文廣新局,2014-2015。
  8. 江津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專案申報研究(4個專案),江津區文廣新局,2013。
  9. 南岸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專案申報研究(2個專案),南岸區文廣新局,2013。
  10. 武隆縣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研究,武隆縣文廣新局,2013。
  11. 銅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項目申報(1個項目),銅梁縣文廣新局,2013。
近五年代表性論文:
  1. 構建中國特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人民日報•理論版,2012.7.26,A級
  2.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研究物件、方法與知識生產,民族藝術,2012(1),獨著,CSSCI,B級
  3.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權價值,民族藝術,2010(3),獨著,CSSCI,B級
  4. 歌從武陵山上來——黔江高爐號子調查報告,民族藝術研究,2010(2),獨著,CSSCI
  5. 基於消費者偏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民族藝術研究,2010(4),1(2),CSSCI
  6. 文本構建中的他觀與自觀,民族藝術研究,2011(2),1(2),CSSCI
  7.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觀念的演進歷程,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12),2(2),CSSCI,B級
  8. 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傳統體育再審視,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6),2(2),CSSCI,B級
  9. 地方文化產業制度構建的背景與內容,民族藝術研究,2011(4),2(2),CSSCI
  10. 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當代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的新路徑,民族藝術研究,2011(1),3(5),CSSCI
主要獲獎
  1.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2014年3月獲重慶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
  2. 教學成果“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體系在當代高校的探索與實踐”,2009年9月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四。
  3.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2012年入選重慶市“十二五”規劃教材,排名第三。
  4.  “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團隊”,2012年入選重慶市級教學團隊,排名第三。
主要榮譽
  • 2012年2月,入選重慶市第二批宣傳文化“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
  • 2014年,當選重慶市社科普及專家。
資料摘錄自:重慶文理學院(http://chinese.cqwu.net/liuzhuang.jhtml